頻率:每周1次現(xiàn)場巡檢,每月1次植物健康評估。
內(nèi)容:
檢查葉片:清除黃葉、病葉(如蚜蟲、紅蜘蛛),用75%酒精棉片擦拭葉片除塵。
調(diào)整位置:根據(jù)光照變化(如季節(jié)性太陽高度角)移動植物,確保每日光照≥4小時。
更換花盆:每6-12個月更換一次透氣陶盆,避免根系腐爛。
澆水原則:
耐旱植物(如仙人掌、多肉):每2-3周澆透1次,采用浸盆法避免葉心積水。
喜濕植物(如蕨類、龜背竹):每日噴霧保濕,土壤表面干燥即澆水。
施肥方案:
生長季(春夏季):每月施1次緩釋肥(如奧綠318S),用量為花盆容積的1/1000。
休眠季(秋冬季):停止施肥,僅用稀薄液肥(如花多多1號)維持基礎營養(yǎng)。
預防措施:
新植物隔離:新入場植物需單獨放置2周,觀察無病蟲害后再混擺。
環(huán)境通風:通過排風扇或定期開窗(每日≥2小時)降低濕度,減少病害發(fā)生。
治理方法:
物理防治:用黃色粘蟲板捕捉蚜蟲,人工摘除介殼蟲。
生物防治:釋放瓢蟲控制蚜蟲,使用BT菌劑防治菜青蟲。
化學防治:僅在嚴重感染時使用低毒農(nóng)藥(如吡蟲啉),并提前24小時通知客戶。
季節(jié)更換:
春季:增加觀花植物(如長壽花、蟹爪蘭),替換冬季休眠品種。
夏季:減少喜冷植物(如杜鵑、茶花),增加耐高溫品種(如橡皮樹、琴葉榕)。
秋季:引入彩葉植物(如礬根、楓樹),營造秋日氛圍。
冬季:重點養(yǎng)護耐寒植物(如綠蘿、吊蘭),避免凍害。
應急處理:
突發(fā)斷枝:用傷口愈合劑涂抹斷面,并用支撐架固定斷裂部位。
嚴重黃化:立即更換同規(guī)格健康植物,并分析原因(如澆水過多、光照不足)。